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五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案例

图片

种养循环新模式

串起绿色生态链

解读

生态循环农业

图片




“十三五”以来,中国农业产值稳步提升,但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兼顾,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就一定要坚持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




01

生态循环农业

图片

1

农林渔牧业相结合规模

生态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加工业等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利用多样化微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在农林牧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力求解决农业环境面源污染问题,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达到全消纳,零排放、变废为宝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成就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

图片

2

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图片


02

发展模式

Part.1

“种+养”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模式

“种养”结合是指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分离的养殖模式相比,不仅养殖业污水、污粪排放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在利用于种植业,充分利用资源,从而获得利益最大化。

图片
图片

Part.2

畜禽与作物相结合模式

畜禽—作物相结合模式是利用人工清理的方法,把新鲜的粪便储存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后再利用。这种原始的种养结合方式能提高地力,但是没有经过高温处理,会对地表及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且储存需要大面积土地,造成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图片

Part.3

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秸秆还田模式的推广,能有效实现减少焚烧排放、增加农田肥力的生态循环目标。

图片

除此之外,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模式还有多种,如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使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

图片

该模式可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秆废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获得有机肥料、清洁能源、生物基料。


Part.4

稻鸭共育”、“稻鱼共育”生态模式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在水稻秧苗生根后,在稻田里套放一定数量的幼鸭或鱼苗,起到生态循环利用、增加效益的作用。

图片

一方面,稻田里的病虫、杂草可以作为鸭的饲料或鱼的饵料,减少虫害和农药施用;另一方面,鸭或鱼的排泄物可以直接还田,增加肥力,减轻稻田肥料施用量,降本增效。

图片

Part.5

农牧林—生态农庄模式

合理开发和利用固有的环境资源作为核心,把有机的绿色农产品作为基础,沿着产业发展的道路开发休闲农业,在山上、田地种植和养殖各种农产品,然后把水果、蔬菜、畜禽和鱼类等产品直接供应给来农庄度假游玩的客人,不仅能让游客吃上新鲜的绿色有机食物,还能向游客销售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图片

Part.6

推进多种类型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模式

施行混套种养,开展有机种植业和健康养殖业。大力开发有机肥的生产及绿色植保。采用净水灌溉发展生态有机种植业,产出有机大米和有机蔬菜等。大力推广生态畜禽和生态渔业健康养殖,采用多种组合的农作物套种和轮种的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推行林下种菜、林下种菌、林下种药等套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秸秆、农业废弃物等,积极推行食用菌循环生产。

图片

Part.7

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以农产品的生产为基础,积极发展依靠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冷链物流、农村电商及休闲农业、乡镇旅游、创新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创建生产、加工、销售、旅游相结合的产业链,以及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相结合的组织链,促进一二三产业积极融合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图片

03

案例分析

1

案例一:菲律宾玛雅农场


农场最初只是一个面粉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经过10年建设,形成了一个农林牧副渔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图片

面粉厂产生大量麸皮,为了不浪费麸皮,建立了养殖场和鱼塘;为了增加收入,又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对畜产品和水产品进行深加工。


到1981年,农场拥有36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畜禽粪肥污染、循环利用加工厂的废弃物,农场建立起十几个沼气车间,每天生产沼气十几万立方米,能满足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的能源。

图片

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用来肥田。


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下一次循环。玛雅农场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充分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2

案例二:宝鸡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位于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企业占地810亩,现建成年出栏1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680亩的设施果蔬种植基地、年产1万吨的有机肥料加工中心和700立方的大型沼气一座,生物质燃料厂一座,是一家集生猪养殖、设施农业种植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科技研发及技术培训为主的农业科技型企业。

图片

神农科技公司“以废产肥、以肥促种;以废产饲、以饲供养;以废产气、以气补能”的“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农业生态循环模式,该模式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利用物质形态和能量转换特点,将残次果蔬生产饲料、饲料供给养殖、养殖粪污发酵产气、沼气用于猪舍取暖及农户供气、发酵产物加工有机肥、有机肥施用蔬果生产、沼液用于蔬菜叶面肥等有机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工程。

图片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设施蔬菜生产和畜牧养殖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可有效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实现废弃物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利用。同时改变农村用能结构、形成农村能源多能互补模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收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3

案例三:吉林省德惠市


吉林省德惠市将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核心企业,通过产业化进行农畜产品的转化和精深加工,实现“种植-养殖-加工”相配套,实现生产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其主要产品为肉鸡、肉牛、玉米、大豆、水稻。生产特点在于养殖肉鸡、肉牛产生的废弃物、粪便可用于肥田,农田产出的玉米、秸秆等又可作为鸡、猪的饲料,完成资源的多级转化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图片

该种养模式是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种、养、加工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其采用清洁生产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该模式依托并整合当地优质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的循环经济,延伸价值链条,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


种养加工复合模式主要在我国水稻产区、小麦产区等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其特点在于能够实现农牧的高效复合,形成“粮-畜-肥-粮”的良性循环。

4

案例四:浙江青田

青田地处浙西南山区,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不具有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1300多年前,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并放养鱼类自然生长,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了稻花肥鱼、鱼粪肥田的稻鱼共生系统。近年来,青田按照“一产为基,二三产联动”的思路,协调推进稻鱼共生保护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全县稻鱼共生面积5.54万亩,平均亩产水稻900斤、田鱼70斤,亩均净利润3000元以上,年综合产值2.2亿多元。

图片

免责声明: 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图片



TEL/联系电话:0757-23325646
MAIL/邮箱:2453126882@qq.com
Address/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白陈路2号                          鼎旺旅乐中心一栋写字楼20层